少年讀杜甫,老覺得他像個小老頭,一下子講國破山河在〈春望〉,一下子又憂茅屋被吹走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〉……;而中年之後,再讀杜甫,卻有發人省思的感覺,才知道杜甫對國家社會有這麼深的期許與熱愛,說他是愛國詩人不為過,說他是社會觀察家也當之無愧!
杜甫45歲時,安史之亂爆發,他一度被安史叛軍抓到長安,後來潛逃、輾轉漂泊到西南、成都、湖南等地,一路上看盡唐朝山河因戰亂支離破碎,以及民不聊生、飢荒遍野的慘狀,因此,憂國憂民成了他大量詩作的基調,寫得豐富流暢,更反映了大時代下的各種生活面向。仔細咀嚼詩句,卻又對時勢充滿無奈與悲哀!這是要經過一些生活的歷練與歲月的累積才能體會想像的。
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?
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~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FCCSD2016/